留言



留言人: Kin Cheung
主題: re:re:why
留言日期: 2/26/2003 2:47:00 PM

Many thanks to those who have responsed to my query.

Regardless of what's the reason to move Pui Shing from Oxford St to where it is now, I enjoyed my time at Pui Shing. The school, the teachers and classmate gave me a lot. I am proud to be 培聖仔!


Cheers,

Kin Cheung


回上頁 | 主頁 | 搜尋



留言人: 老細
主題: re:why
留言日期: 2/25/2003 1:44:00 PM

培聖遷校天水圍, 據傳原因頗多, 有小道消息謂當時校長欲圓大校校長夢, 倡議遷校, 所謂大校乃至少有廿四個班, 牛津道培聖祇有二十個班房, 若再加中六的兩個改建班房, 也最多廿二班, 不合大校要求, 當然大校校長與小校校長比較資源薪金都有區別.

另一消息則謂當時校長與眾多舊老師不咬弦, 爭拗甚多, 為除黝血, 以遷校為名, 摒除異己為實, 因為天水圍當時屬新界偏遠區, 年紀較大的老師們會因臨近退休, 或交通不便而放棄追隨.

自學校而來的消息則是這樣的, 培聖是中文中學, 選擇讀中文中學的學生一向較少, 質素也較差, 而政府分派學生的政策在當時有所改變, 按區域性分派學位的政策對培聖來說更是災難, 因為九龍塘, 九龍城都屬老區, 區內學生人數不足, 跨區而來的會有幾人? 故此當時培聖面臨的不祇是要收質素較低的學生, 而且更有收生不足的可能. 長此下去學生的質量都會與日俱降. 但若遷校往新市鎮如天水圍, 按當時政府的政策就肯定有足夠學生, 而且早一日遷校, 就可早一日吸收區內較好質素的學生. 遷校就這樣而來的, 不過教署也有條件就是耍改為男女校.

以上都是聽來的消息, 剛巧有校友問及, 就將所知透露, 若有更具體的原因, 筆者亦望見其詳.

老細


回上頁 | 主頁 | 搜尋



留言人: 1970~1975傑社
主題: re:why
留言日期: 2/24/2003 6:16:00 PM

現時改稱徐誠斌主教專上學院


1970~1975傑社


回上頁 | 主頁 | 搜尋



留言人: Kin Cheung
主題: why
留言日期: 2/24/2003 4:00:00 PM

Can anyone tell me why did Pui Shing move from Oxford street to its present location? Was the "old" school building at Oxford St being demolished?

Many thanks!


Cheers,

Kin Cheung (74-79)


回上頁 | 主頁 | 搜尋